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工快讯 >> 正文

医校合作共建 护航健康校园—— 第六期心理危机干预专业胜任力系列专题培训

[发表时间]:2024-06-03 [来源]: [浏览次数]:

5月31日下午,我校邀请到武汉市武昌医院临床心理科刘可愚医生作以《如何与精神心理问题学生有效沟通》为主题的讲座。讲座由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叶苗主持,各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专兼职辅导员、班主任,后勤管理处、保卫处部分工作人员等200余名老师参加学习。

讲座伊始,刘医生对精神心理问题的两大症状群进行了深入剖析。一方面,重度精神心理问题如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性精神病等,需要专业的医疗干预和长期的康复支持;另一方面,轻度的心理异常同样需要得到及时的关注和干预。刘医生从精神动力学角度出发,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心理问题的底层逻辑,他强调心理问题的源头追溯到0-3岁时期家庭教养方式。

随后,讲座聚焦于精神心理问题与人类心理发展的关系。刘医生指出,精神心理问题的形成往往与个体的心理发展历程密切相关,而大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自我认同、价值观塑造等重要任务。因此,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对于建立有效的沟通关系至关重要。

紧接着,刘医生详细解读了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基本心理需求。他指出,大学生在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方面面临着多重压力,容易出现孤独感、自我认同问题等心理困扰。因此,他们渴望得到理解、支持和帮助,希望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实现自我价值。

在谈到基本沟通原则时,他强调了清晰性、准确性、及时性、恰当性和完整性的重要性。他提出,在与心理问题学生沟通时,应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模糊和歧义;要确保信息的准确无误,避免误导学生;要在合适的时间进行沟通,及时回应学生的需求和问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沟通方式,尊重他们的隐私和感受;最后,要确保信息的完整性,避免遗漏重要信息。

讲座最后,在具体沟通中,刘医生建议老师们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兴趣爱好等方面,倾听他们的声音,表达理解和支持;要尊重学生的隐私,提供合适的途径让他们倾诉;要介绍心理健康资源,鼓励学生寻求帮助;要帮助学生找到适合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活动,提升他们的情绪和自信心。同时,一线老师们也要关注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必要时寻求支持和帮助。

一场为期六次的心理危机干预专业胜任力培训活动圆满落幕,不仅进一步提升了学工战线老师们的心理干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构建更加完善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未来,党委学工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将继续加强心理危机干预人员的培训和培养工作,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发展,为构建和谐校园贡献更大的力量。